发布于 2024-09-01
第一部分阐述整合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教师应掌握的技能,如网络资源获取、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第三部分通过实例探讨了新课程中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备课、课堂互动、评价等环节的整合应用,对中小学教师实际操作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茅育青的专著《教师继续教育系列: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深入探讨了这一关键领域,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308046411,于2006年3月1日首次发行,版次为第一版,共计318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方法如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方法如下: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
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讲座、亲身实践体验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将会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的信心。
目前学校已经实现基本的教师计算机配比,教学课堂多媒体化,从而营造学科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环境,这也是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国家能否兴旺发达的奠基石,现代教学中,培养创新最好的手段是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课程融合的定义:是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为一门新学科。例如,把物理学和地理学的某些领域合并成地球科学课程。通常是把同一学科领域的某些学科加以合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资源等方面,以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自主能力。
1、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
2、首先,将知识点作为整合的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在揭示、阐述等教学环节中发挥作用,通过多媒体工具强化教学效果,实现学科知识点的有效整合。其次,提倡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调动眼、耳、脑、手、口的协同作用,提高感知效果和学习主动性。
3、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并进而推进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
4、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需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如PowerPoint、Flash、Excel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教学中。
5、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就要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的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